为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返乡大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促进得荣乡村人才振兴,7月16日上午,成都中医药大学、得荣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主题为“感党恩、齐奋进、促振兴”的返乡大学生座谈会。会议邀请得荣县奔都乡莫木上村、中村、下村和奔都村、甲音村5个行政村的21名返乡大学生、5名村党支部书记和家长代表,以及得荣县融媒体中心、奔都乡的相关负责同志,欢聚得荣县奔都村党群服务中心,共话阳光得荣的沧桑巨变和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创一堂别样的暑期乡村“思政课”。

返乡大学生:谈理想、谈差距、谈点子
参加座谈会的大学生踊跃发言,谈理想、志向,谈差距、不足,谈点子、打算。

关于理想,大家都谈到,完成大学学业后,立志做心系父老乡亲、推动家乡发展的人。“我始终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未来希望回到家乡,发挥专业特长,在政策落实、群众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让惠民政策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在大学就读行政管理专业的次仁曲错这样说。读会计专业的江错谈到,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推动家乡发展的工作人员,毕业后回到家乡,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说到家乡的高质量发展和自己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大家表示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要练好内功,要追赶,要提升,要跨越。就读农学专业的扎西志玛动情地说,差距是压力,更是前进动力!“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为此付出努力,学习先进学习榜样,加快步伐,缩小差距,实现美好的目标!”在大学就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洛绒扎西坚定地说。
此外,同学们结合每个村的实际,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详细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心系家乡,学好专业,勤于实践,提升能力,练就本领,建功立业。
驻村工作队:谈政策、谈帮扶、谈希望
座谈会上,5个行政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用身边人身边事和得荣故事得荣数据,通俗易懂地讲明党和国家的美好政策,说明得荣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希望大家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火红。
奔都村第一书记罗晓文,向大家介绍学校定点帮扶得荣县的基本情况,简要总结去年的帮扶工作、说明今年的帮扶项目,并用奔都村的数据和事例阐明座谈会的主题:感党恩、齐奋进、促振兴。
莫木下村第一书记吴鹏寄语与会大学生,“无论你们将来身在何方,希望家乡的山山水水、乡亲们的淳朴笑容,能成为你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学有所成之日,勿忘家乡哺育之恩,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建功立业!”
莫木上村驻村工作队员董帅希望参会的大学生,珍惜求学机会,练就过硬本领,同时心系家乡,当好家乡的“宣传员”、“智囊团”,勇做“践行者”,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奔都村驻村工作队员卜东东,列举省州县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希望同学们饮水思源,铭记乡土哺育;学以致用,做乡村“智慧引擎”;附身泥土,在实干中成长;勇担使命,做新时代“新农人”。
“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感受家乡的变化;更期待你们学成归来,带着知识、带着梦想、带着热情,投身到建设美丽幸福新奔都的实践中来。”甲音村第一书记李正熙充满期待地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莫木上村第一书记李勉勉励同学们选准路、深扎根,学深学透专业,学成归来一起让家乡山水更绿,乡亲日子更甜!
县乡村干部:谈历史、谈现实、谈感恩

应邀参加座谈会的得荣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王乾帝、奔都乡人大主席格绒次仁,点赞座谈会形式新颖,发言内容真情实感。他们非常高兴地表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路见证各帮扶单位和力量帮扶得荣的点点滴滴,近年来得荣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希望大家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激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帮扶;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立志成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讲好家乡故事,助力家乡发展。
参加座谈会的5位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发言,回顾得荣县的发展历史和脱贫攻坚经历,点赞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年来的帮扶工作,感谢学校及历届驻村干部对定点帮扶村莘莘学子的关心关爱,感谢他们为得荣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表示要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党情、听党话、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
座谈会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按1000元/人的标准,向5个村的30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鼓励他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文、图/学校驻村工作队 审稿/刘军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