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省委教育工委 教育厅简报》第34期刊登了我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经验分享——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锻造新时代“大先生”育人队伍。
全文刊载如下:
成都中医药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锤炼教师政治品格,强化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一、在加强理想信念中厚植爱国情怀。坚持以价值引领与师德涵养为牵引,锻造教师队伍育人初心,分层开展“教育家精神宣讲”,邀请国医大师、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授课传道,以“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步入师路第一课”筑牢思想根基,激发“学术先进、党员先锋”模范动能。将爱国精神熔铸于品牌活动,依托“成中医年度人物”“讲好校园雕塑故事”等载体,深化“让历史告诉未来”精神内核,提升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构建“红润杏林”党建品牌矩阵,打造“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体系,设立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创新“红色影院”等平台,厚植爱国情怀土壤。
二、在锤炼师德师风中提升职业素养。引领教师做践行校训的表率,推进师德师风集中学习与专项行动,开设师德师风必修课程,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员全过程养成。坚持“破五唯、立新标”,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师德自评、教师互评、学生打分”多维评价机制,完善学术诚信监管。举办“新进教师入职”“退休教师荣休”“光荣从教30年”等仪式,开展主题教师节活动,挖掘表彰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突出典型,增强教师荣誉感和归属感。
三、在坚持以生为本中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以教学改革为驱动,升级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坚守“仁和精诚”中医药文化核心,构建“思政课堂为主体,网络思政—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四翼协同”育人体系,融入高素质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教师职业规划与成长路径,实施青年教师导师“一对一”助教制,推行案例教学,强化因材施教实践能力。创建“教学名师+团队”模式,设立“名师工作室”,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加盟,以头雁引领推动育人智慧传承与创新。
四、在涵养创新精神中强化科研攻关。聚焦以学术创新为牵引,促进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升级,设立“中长期学术远志计划”“杏林学者提升计划”等项目,激励教师攻关中医药临床重大课题与核心技术,构建项目牵引式科教育人体系。重组交叉学科研究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等平台,新建天府中医药创新港、中医智能产业园,打通医产学研融合通道,为教师创新提供实践舞台。实施“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通过苗圃人才、博士后专项实现青年教师科研全覆盖,建立“青基人才”进阶机制,强化科研能力。
五、在践行弘道使命中增进育人实效。立足以文化传承传播为载体,践行教师队伍育人使命,聚焦中医药文化返本开新,依托中国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院,深化理论阐释研究;举办“冷门绝学”传承班、中医经典研修班,培育传统文化守护者。实施“师资国际教研提升+国际课程拓展+世界名校体验+岐黄使者培养”四大计划,推进“科研国际化+国际影响力”双轨工程,赋能教师传播中医药文明。开设《经典导读》等课程,举办科普漫画、历史剧大赛,深化教师文化体悟,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自信践行“以文化人”使命。
(供稿/人事处 党政办公室 审稿/刘军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