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国家级医卫人才进南充活动暨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南充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米银军,南充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滔,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郑川,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欧阳梅等出席活动。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霄潇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韩波共同主持。

本期新技术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以“人工智能赋能中药创新药物发现”为主题,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共南充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南充市卫生健康委、高坪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来自30余家单位的国家级医卫人才、制药企业负责人代表,以及南充市各医院和企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参会。

欧阳梅致辞表示,南充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近5年在资金投入、人才培育、文化推广等多方面成效显著。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各位专家学者建立更紧密、务实的合作关系,为南充医疗卫生事业传经送宝、把脉支招,共同推动南充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米银军指出,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四川有基础、有优势、有责任。省中管局将当好“统筹者”,持续深化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当好“转化者”,以“产业建圈强链”思维推进现代中药产业链发展;当好“赋能者”,以本次活动为纽带,推动国家级人才与四川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夯实人才根基。

王国辰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为中医药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积极创新同时,应坚持中医药理论为本、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坚持标准化与开放共享、坚持伦理规范与风险防控,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中医药学会将继续搭建多元高效的合作平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在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王毅教授以《AI赋能中药现代研究与产业升级》为题作报告,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在中药化学成分智能解析、多尺度药效精准评价、作用机理深度挖掘及制药过程智能控制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全面展现了AI技术推动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华为医疗卫生军团架构师何益以《Data + AI助力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为题,分享了“Data + AI”双轮驱动战略在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中的应用实践,并重点展示了在中医药研发、智慧病理等多元场景中的AI解决方案及其底层技术逻辑。WJIM编辑部刘艳玲主任以《WJIM重新启航共促中医药发展》为题,介绍了期刊在新发展阶段的核心定位,并期待将本次研讨会的前沿观点与创新成果通过WJIM平台传播出去,做成品牌专刊,携手将WJIM打造为全球中医药领域的学术高地。

交流环节中,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海军军医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中药新药研发全链条中的赋能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热烈互动,现场思维碰撞频繁,学术氛围浓厚。
会后,与会国家级医卫人才分为多组,前往川北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凸酒集团及南充尚好桑茶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与各机构进行了精准的需求对接。
本次会议是学校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的重要实践。通过汇聚国家级医卫人才与跨领域专家,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机理挖掘、新药研发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前沿动态与应用潜力,为中医药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学校将持续强化在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布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现代技术与中药学、中医学的交叉融合,推动AI技术在中药组方解析、功效评价、制药工艺优化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并积极探索数智技术在中医诊疗、人才培养和医院服务中的创新实践。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区域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助力地方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图/药学院 霍文巍 审稿/胡媛 编辑/张希 终审/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