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全国高等院校国家通用语言藏医药教育规划教材论证会暨民族医药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温江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的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为国家通用语言藏医药规划教材建设擘画蓝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总编辑芮立新,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米玛,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边巴仓决,青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爱儒,我校副校长国锦琳出席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教务处处长胡一梅主持。

国锦琳指出,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健康智慧,构建国家通用语言藏医药教材体系是推动其普及传播与跨界融合的关键举措。他提出三点期望:坚持“立根铸魂”,把牢教材政治方向;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教材核心质量;坚持“协同共建”,凝聚教材建设合力。成都中医药大学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体系优势,全力支持教材建设,助力藏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

芮立新表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为国内权威中医药专业出版机构,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教材出版工作,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教材建设经验。她强调,编写国家通用语言藏医药规划教材,是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藏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出版社将严把教材政治关、学术关和质量关,确保教材内容尊重传统并反映当代成果,组建专业团队保障出版质量,全力支持藏医药教育事业发展。

米玛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务实行动,更是赓续藏医药文脉的历史担当。他强调,藏医药教材建设是传承与发展藏医药学术的核心,应坚守文化传承,以藏医药经典理论和成熟教材为基础,确保学术思维的主体性。他希望各院校通力协作,打造体系完整、内容权威、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的藏医药规划教材,为全国藏医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张爱儒表示,教材编写应坚持“传承为本、创新为要、协同为径”,深入挖掘藏医药经典精髓,融入现代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构建涵盖基础理论、临床应用、药物研究、文化传承的完整教材体系。他呼吁各院校加强协作,共享资源、共同打造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行业认可、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教材。
会议围绕“国家通用语言藏医药教育规划教材”展开深入论证与研讨。大家一致认同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就术语统一、内容取舍、理论与实践结合、书目设置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议还商议了后续编写安排与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与安排共识。

本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国家通用语言藏医药规划教材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凝聚了行业共识,深化了出版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合作。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教材体系,将有效打破语言与地域壁垒,推动藏医药知识精准传承与广泛传播,为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化支撑。与会单位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完善教材编写工作,促进藏医药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使古老藏医药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民族医药力量。
(文、图/民族医药学院 审稿/杜靓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