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修订的《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以下简称《共识》)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第33卷第11期正式发布。本共识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冯培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景南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军祥教授的带领下,由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修订完成。我校冯培民、谢凤娇、熊钦、杨洋、王钧冬、曾进浩担任主要执笔人。
在2017年版基础上,《共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系统总结了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旨在为消化性溃疡(PU)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科学、规范的临床指导,推动中西医协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性溃疡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加、非甾体抗炎药广泛应用等因素的影响,溃疡的防治面临新的挑战。《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采用GRADE分级标准评估证据质量,结合德尔菲法广泛征集专家意见,形成具有较强临床指导意义的共识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方面:明确电子胃镜为确诊首选方法,强调Hp检测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2.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以抑酸、黏膜保护、根除Hp为核心,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一线Hp根除方案;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提供经典方剂、中成药及经验方,并附有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提出中医适宜技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3.分期分型治疗:根据溃疡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及Hp感染状态,制定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升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核心亮点
1.方法学严谨规范:明确采用GRADE分级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并运用德尔菲法形成共识。
2.突出内镜诊断:强调电子胃镜为确诊和评估PU的“首选和最优方法”(A级,强推荐),并详述了溃疡内镜下分期(A/H/S期)。
3.Hp治疗方案优化:推荐含铋剂的10天或14天四联方案作为一线根除方案。积极响应Hp耐药率升高的临床挑战,除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外,还探讨了大剂量双联疗法(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以及P-CAB在强效抑酸和联合根除Hp方面的潜力和优势。
4.中医内容丰富:明确了肝气犯胃、脾胃湿热、瘀血阻络、肝胃郁热、寒热错杂、脾胃虚寒六大核心证型,为每个证型提供了经典方剂、经验方、中成药,并附有现代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系统总结了针刺、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及证据支持。
5.深化中西医结合内涵:创新性地提出根据溃疡分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及Hp感染状态进行分阶段、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明确了各期的治疗侧重点。共识不仅列出中药方剂,还特别增加了“中药单体/单药”和“针对性选择用药”章节,根据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推荐相应药理作用的中药,为临床医生“病证结合”选药提供了精准化的参考。
6.优化疗效评价标准:共识在疗效评定部分,结合内镜下溃疡愈合(瘢痕期)、症状改善、患者自我评估以及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使得疗效判断更加全面和客观。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更新。它通过引入更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细化诊断与评估标准、优化Hp根除方案、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治疗内容与证据,并创新性地提出分阶段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显著提升了共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该共识的发布,不仅为消化科、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室的医生提供了权威、实用的临床工具,也有助于推动中西医在消化疾病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患者可在抑酸、抗Hp的同时,获得整体调理、症状缓解与复发预防的多重益处,实现“既治病又治人”的全面健康管理。目前,共识全文已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官网开放获取,医护人员及研究者可自行登录查阅。
(文、图/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