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至18日,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学术年会、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脾胃病辨证论治培训班”、四川省中医脾胃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年会、四川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中心会议暨四川省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专病联盟会议在成都举行。省内外中西医结合消化及中医脾胃病学界的众多专家学者汇聚此次学术盛会,共襄学术发展,共绘事业蓝图。
会议开幕式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冯培民教授主持。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运兰代表会议东道主致欢迎辞。她对莅临年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她指出,此次多会合一的高层次平台,是推动脾胃病学术进步与临床诊疗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机,期待与会者能深入交流,共享成果。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平代表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围绕当前学会发展形势,宋平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全局发展,二是服务于单位会员协同进步,三是服务于个人会员专业成长。他强调,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作为西部领先的学术平台,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与学术生态繁荣。脾胃病专委会更应聚焦与学科紧密相关的中药标准化方向重点发力,以此为关键支点,推动中医脾胃病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希望会议能全面展现脾胃病领域的最新科研成就与临床进展,有效激发学术创新活力,有力推动学科建设向着更高水平稳步发展
名家荟萃:共享前沿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的学术报告环节亮点纷呈,既有名家大师的精彩授课,也有青年学者的创新分享,高潮迭起。四川省名中医汤一新教授以《脾阴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为题,进行了大会的首场精彩报告,从理论高度阐述了脾阴学说在当代中医药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专委会主任委员冯培民教授则聚焦临床实践,作《以疗效为标准的中医脾胃病探索》的主题分享,强调了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绵阳市中医医院李培教授在专题报告中分享了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诊治体会,为这一常见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次会议还特邀了来自省外的知名专家分享前沿成果。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捷虹教授与陕西省中医医院鱼涛教授联袂登场,分别就《阴阳互化理论指导下诊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和《急性胰腺炎诊疗中的关键环节与中医对策》作精彩报告。我校附属医院彭成教授系统报告了附子理中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文富教授与彭州市中医医院王先兵教授就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深度对话;乐山市中医医院张志华教授分享了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学术思想在治疗脾胃病中的宝贵体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苓教授则带来了酸相关性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
这些报告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极具临床指导意义,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大餐。
平台拓展:融合学术、期刊与意识形态建设
本次会议不仅注重学术交流,还积极拓展平台功能。会议特邀《四川中医》杂志社专家到场,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期刊的近况、阅读数据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各位临床与科研专家与杂志共同打造四川脾胃病学术成果的高质量传播阵地。
会议期间,还同步召开了脾胃病专委会常委会议及一系列工作会议。与会专家们就脾胃病医疗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完成了专委会的增补委员工作,为学会注入了新的活力,确保了事业的薪火相传。
承前启后: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18日下午,会议在完成全部议程后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议程丰富、成果丰硕,成功实现了学术交流、继续教育、质控管理、联盟建设与增补委员的多元目标,不仅为省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区域号召力与学术影响力,为凝聚行业力量、促进西南地区脾胃病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文、图/附属医院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