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王琦书院四川分院和临床医学院共同承办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届“王琦班”开班仪式暨王琦院士专题授课在附属医院传承创新大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琦书院四川分院院长曾芳,教务处副处长陈林、研究生院副院长夏丽娜,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刘世云,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伍文彬,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杨正等出席开班式。仪式由王琦书院四川分院执行院长、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飞教授主持。
一、开班仪式:传承薪火,共启新程

曾芳致辞指出,“王琦班”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承载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王琦院士作为中医体质学奠基者,其学术思想与教育理念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她勉励第二届“王琦班”学子以“德为先、学为基、创为要”为准则,努力成为德才兼备、胸怀天下的新时代中医栋梁。学校将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国际视野等多维度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王琦班”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王琦院士指出,“王琦班”的核心特色在于深度融合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既依托院校教育的系统性框架夯实理论根基,又借助师承教育的实践性传统锤炼临床本领,着力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兼具深厚学术功底与丰富诊疗经验的名家、名医、名师。他勉励同学们:要以经典为根脉,深研传统智慧;以创新为羽翼,突破时代局限,在传承中激活生命力,在守正中开辟新境界。他特别强调:同学们既要扎根学术沃土,更要主动走出去、拓视野,加强各地区王琦班班级内外的联系联动,以同窗情谊为纽带、以学术交流为桥梁,凝聚起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青春力量。

王琦院士亲自向第二届“王琦班”学生代表授予象征传承与责任的班旗。这面班旗凝聚着大师的期许与师生的信念,标志着“王琦班”学术精神的接力传承。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师生共同诵读《师承论》选段,以经典之声致敬中医薪火相传的师道传统。
教师代表夏丽娜从“辨体施学”“守正创新”“心怀天下”三个维度,寄语“王琦班”学生既要挖掘中医理论精髓,也要勇于运用现代科技探索未知;学生代表苏展悦则誓言以“空杯心态”虚心求教,以“探索精神”勇于实践,以“团队意识”共同成长,立志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中医人”。首届“王琦班”学生代表王暄童通过班级建设汇报,分享了首届班级的成长经验,为第二届学员提供了宝贵参考。
二、院士讲座:溯源初心,引领未来

开班仪式后,王琦院士为师生带来两场专题授课。第一堂课的题目是《新时代中医药学教材改革的六个价值向度》,他立足时代需求剖析教育创新路径,强调教材需衔接传统与现代,从价值引领等六维推动改革,通过深耕教材实现传统精髓与当代需求的融合,焕发中医药新生命力。第二堂课的题目是《<中医学导论>第一讲:从零到一的故事》,他聚焦中医起源与核心理论,结合九种体质学说,回溯理论从萌芽到成形的脉络,以“零”解析生命、疾病与健康的原始认知,以“一”串联体质辨识框架构建,还原“观象取类”等思维原点,揭示该原创理论的基础性地位。课堂互动热烈,王琦院士还回应师生提问,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医本源的理解,激发大家对传统医学未来的探索热情。
讲座结束后,曾芳感谢王琦院士的精彩分享并作总结,希望师生们认真领会王琦院士的深邃思想,老师们要认真投入到精品教材的编写中,让每一本教材都能够启迪思维,引发思考,升华思想,为我校一流的人才培养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三、砥砺前行:打造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

“王琦班”作为我校与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深度合作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自首届创办以来,已在课程建设、导师制培养、临床见习、科研训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第二届“王琦班”将进一步提质升级,依托更强的导师团队、更优的课程体系、更实的科研平台、更广的实践通道及更宽的国际视野,培养“理论扎实、临床过硬、科研敏锐、情怀深厚”的中医药拔尖人才,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创新,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贡献成中医力量。
(文、图/临床医学院 审稿/伍文彬 编辑/刘承云 终审/张希)